2011年,良渚文化村,這個遠離市區頗帶著點世外桃源色彩的“村子”,第一次讓我受到了觸動。
  那一年,這裡的業主共同自創的《村民公約》正式發佈,公約里的26條規約沒有一條包含“禁止”、“不得”、“必須”的字眼。只是用最簡單質朴的語言,約定一個和諧社區大家所關註的生活行為細節。
  比如“在小鎮公共場所,我們放低談話音量”,“我們在乘車、購物時依次排隊,尊老愛幼”。
  這樣溫暖卻充滿人情味的“村子”無法不令人印象深刻。
  而這一次,良渚文化村再次深深打動了我。從發動募捐開始,短短7天時間,利用各種途徑和渠道,鄰居們就籌集了8萬多元的捐款,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中。這究竟是怎樣一種力量?
  “員外”告訴我,當年買在白鷺郡東小區的,很多都是剛需的年輕人,而且大多數都是新杭州人,大家在還沒入住時,就開始泡在小區論壇里,討論裝修討論各種有趣八卦的事兒,在網上,鄰裡們的關係就特別好。
  到了2007、2008年,白鷺郡東開始交付時,起初真正入住的業主很少,當時配套也不完善。“那會兒我們特別有意思,晚上看到哪幢樓哪戶亮著燈,就會去敲門,認識新鄰居。”“員外”說,就是這一次次敲門,鄰居們很快就熟絡起來了。一直到現在,他們還會彼此串門,喝茶聊天。
  因為是鄰居,所以有錢出錢有力出力,因為是鄰居,那份信任是深埋在心裡的。這是採訪時鄰居們給我的答案。
  這裡的鄰裡情,讓人艷羡。
  (原標題:這裡的鄰裡情讓人艷羡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d81xdoat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